首页

蕾拉leyla百度云

时间:2025-05-24 10:01:12 作者:将门好女甘公荣接棒母亲龚全珍 当选全国道德模范 浏览量:55481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 今天,《北京市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行动方案》包括六个方面、23项具体举措,为北京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供指引。

  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该《行动方案》突出标准牵引、分类推进、精准科学、普惠易得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安全、绿色、智能、品质的基本导向,包括六个方面、23项具体举措。

  一是基础设施领域。分批分类实施轨道交通、水电气热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加快推广高安全、智能化的各类设备和软件,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安全智能和绿色低碳水平。

  例如,市热力集团计划实施朝阳区安慧里小区老旧供热管网及设施改造三期工程项目,拟改造供热一次管线约380米、二次管线约1.9万米、室内公共管线3.5万米、热力站12座,同步加装物联网采集终端、室温采集器等智能化设备,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将支持改造项目50%的资金,预计项目实施后每采暖季可减少漏水量1.7万吨,节能约2400吨标煤,减少碳排放约4200吨,有效减少供热系统“跑、冒、滴、漏”现象,提升供热系统绿色低碳智能水平,提高居民住宅供暖舒适度和稳定性。

  二是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领域。按照“多杆合一、多感合一”相关标准,统筹推进路侧杆体、感知设备、信号灯、路灯集成整合升级。推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推动高校、职业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设备,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和病房改造提升。

  三是产业发展领域。支持制造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绿色化达标改造,鼓励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改造和转型为绿色低碳智能算力中心。有序实施老旧风电、光伏发电等发输配电设备更新,推进老旧农机更新,助力减污降碳。推进索道缆车、大型游乐设备等更新提升。

  四是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重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汽车等领域以旧换新。

  五是循环利用领域。完善废旧产品和设备回收网络,促进二手商品流通交易,促进废旧物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支持建设一批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

  六是保障措施。提出了强化标准牵引、强化创新支撑、完善和落实税收金融政策3项保障措施。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北京来说,机器设备是北京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体系的骨架,耐用消费品直接关系市民生活质量。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北京市积累了丰富的机器设备,早于全国进入存量资产更新换代高峰期。同时作为超大型城市,本市耐用消费品保有量很大。

  据估算,截至2023年,北京市居民家庭电视机、空调、电冰箱、洗衣机、计算机等大型家用电器保有量在5000万台以上;北京市各类机动车保有量约760万辆,地铁列车1200余列,运营15年以上的线路8条,各类城市公共设施、企业生产设施等方面均保有大量设备,蕴含着很大的更新换代需求。

  负责人称,在科技创新带动下,转型发展和消费升级需求将进一步增强。积极推动北京市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适应新时代首都发展要求,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7年,北京市基础设施安全智能和绿色低碳水平显著提升,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耐用消费品和生活设施更新明显提速,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更加健全,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完)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APEC重回秘鲁 亚太期待中国声音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天津南港工业区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产 助力石化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

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医保还起到关键的兜底作用。温州鹿城区正全面落实辖区困难救助对象资助参保,对困难人群、低保、低边以及因病致贫返贫对象全额资助参保,2024年度全免资助参保人员共计11817人,0岁至18岁未成年人1582人,其中未成年救助人群1040人,残疾、孤儿、困境儿童共542人。(完)

重庆考古“巴文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岳麓区人民法院莲花人民法庭“丹姐‘三四’工作法”;雨花区井巷社区探索实施“3313”访源治理工作法;长沙县“法治护企工作站”……当前,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湖南省长沙市落地生根、遍地开花,一批独具长沙特色的“枫桥式工作法”不断涌现,书写基层善治的一个个鲜活故事。

国是说法|被判退赔9050万,郑爽官司输在哪儿?

“我觉得教育援青和东西部协作,是一种很成功的模式。”贾叙东说,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都有国内对口高校的支援,而筹建中的青海理工学院,由南京大学牵头,形成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3”组团式对口支援格局。

十年间,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